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企劃工作的本質


企劃工作的本質

記得六年前決定自行創業時的心情,其實當時就只是抱持著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我不想再替別人打工,人生的方向盤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要過甚麼樣生活,要賺多少錢,由我自己來決定。因此,取得太太的共識後,籌措50萬台幣的創業資金,租一間十坪大的辦公室,帶一個大三夜間部學生,成立一個三個人的小公司,就開始我的創業之旅。


現金流是創業的挑戰

由於創業資金短絀,每個月人事管銷費用至少要十萬元,每天開門現金就不斷地流出去,現金流這個名詞再貼切不過,當時我的資金運用規劃是保留三個月管銷費用,剩下20萬元用於行銷,我創業所面臨的第一個最大的挑戰是必須在三個月內50萬資金燒完之前,能每個月創造十萬台幣以上的獲利,否則公司就將面臨倒閉的命運。

「石頭、布、剪刀」創業經營法

記得日本經營顧問界曾提出一個「石頭、布、剪刀」的創業經營手法,意思是說創業之初資源非常有限,應該避免分散經營資源,而是選擇一個就有市場潛力且短期內有機會創造現金營收的核心商品,接著集中所有經營資源全力進行行銷與銷售工作,必須在創業資金燒光之前,創造出大於或等於每個月管銷支出的現金流量,否則資金用罄之日就是公司倒閉之時,這是創業的第一個階段稱為「石頭」策略,也就是安索夫策略所指的市場滲透的策略。

從生存到擴張

如果「石頭」策略奏效,核心商品就能夠持續產生足量的現金流與獲利,除了足以支應日常管銷與市場滲透所需行銷投資之外,還有多餘獲利時,這時就可以採取新產品開發的策略,從核心商品向外擴散衍生其他的相關或周邊商品與服務,或是採取新市場開發的策略,將核心產品擴散到新的市場區塊,以增加其他獲利來源,這時就進入「布」的擴張階段。

剪枝再創業

在擴張階段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檢討現行的產品組合與市場組合的營運績效,檢討績效不彰的產品項或市場項,如果找不出改善之道,這時就要用「剪刀」將績效不彰的商品與市場加以剔除,以重整經營資源,設法再選擇新的事業進行「再創業」的循環,重新走入「石頭、布、剪刀」的新循環。

從一人企劃到集體企劃

記得創業之初,WBSA是公司唯一核心的產品項,從新事業企劃、產品企劃、行銷企劃、網站企劃、活動企劃、銷售企劃等企劃執行工作都是本人親力親為,唯一的目標就是設法把WBSA建立成一個暢銷商品的體制,使得公司可以生存下來,接下來我必須考慮如何為公司建立長期的競爭優勢,使公司能持續成長永續發展下去,我必須想辦法開拓新的事業,走入再創業的階段,這時身為經營者的我已經認清無法再靠一個人的力量進行所有必要的企劃工作,我必須設法培養或招募專業的企劃參謀來承擔所有新事業開發與舊事業改善的專業企劃工作。

經營者的策略力與參謀的企劃力等於企業競爭力

從創業時的WBSA,六年來又陸續開創TBSA、PMP、CIM等新事業,一路創業再創業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企劃功能對創業與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尤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的時代,缺乏企劃力的企業想要永續生存的機率愈來愈渺茫,因此經營者的策略思考能力與專業企劃人員建立暢銷商品體制的企劃能力已是決定企業存亡的關鍵因素。

投入前請認清企劃工作的本質與特色

所多年輕朋友常把企劃工作等同於辦活動、想創意、搞宣傳,其實他們誤解了企劃工作的本質,行銷或企劃工作的目標就是建立暢銷商品的體制,從新事業企劃、行銷企劃、產品企劃、推廣企劃、銷售企劃這是一連串的專業企劃工作,在微型創業的新公司都是由創業主一人承擔,在大公司則成立部門由各階層的總監、經理、專員、助理協同分工完成所有企劃工作,所以說各階層的企劃人員是協助經營者規劃設計暢銷商品體制的企業參謀人員。

企劃工作有二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企劃工作者必須具備經營者意識與思考水平,因為你扮演的是經營者大腦的角色。第二個特色是企劃工作是以成敗論英雄,如果無法建立暢銷商品體制,就是企劃人員的失職與失能。如果沒有正確認識企劃工作的本質,我奉勸各位千萬不要投入企劃工作,因為你不可能會有成就感,也不可能會成功的,只會覺得累得像條狗,卻又得不到成就感與實質報酬,但是如果你體認到企劃工作的本質,而又願意學習投入,這是一份非常迷人的專業,就像自己在創業一般,那種實現自己的理想又能賺到錢的感覺真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